胎痣全解碼

嬰兒剛出生時,皮膚上會有大小不一的胎痣。大部份的胎痣都不是甚麼特別大的問題,但如果胎痣有不同的色素,家長就應特別小心或詢問兒科醫生的意見。以下就從胎痣的顏色著眼,來個胎痣全解碼。

一) 紅色胎痣:

胎痣顏色呈鮮紅色,表面扁平沒有凸起的屬皮下微絲血管胎痣。這類胎痣在用手按壓時會呈白色,放開後又逐漸變回紅色,通常在小朋友一至兩歲時會慢慢減退,並無大礙。但若出現於某些特定的身體位置,如面部或身體上大幅範圍出現,便要擔心體內的器官也可能有相似的血管瘤,如腦部血管瘤就有可能影響小朋友的腦部功能或導致抽搐的情況。

二) 凸起的紅色胎痣:

最常見的為士多啤梨胎痣。其範圍會隨著嬰兒生長逐漸變大,但基本上不是一種含毒素的胎痣,在一兩歲前可能增生,但兩、三歲以後,其顏色便會變得較暗,範圍亦會逐漸縮小。一般士多啤梨胎痣無太大問題,除非它長在於一些重要的地方便要多加注意及處理,例如長在眼蓋上則可能會阻擋視力,生長在呼吸道附近則可能會阻礙呼吸。

三) 藍色胎痣:

又名蒙古胎痣,大多在亞洲人身上出現,多生於臀部、腰間、背部或手部,通常扁平且帶有淺藍色。在四、五歲前仍會明顯地存在,到六、七歲小學時期,藍胎痣會逐漸減退,直至完全消失。

四) 黑色胎痣:

呈黑色或深色。對此類胎痣要特別小心,因為可能日後會變異。如胎痣呈現斑花紋、條狀紋、粒狀或不同紋狀等不正常形狀,通常都會永久存留、不會褪色。如胎痣的面積較大或在小朋友生長過程中顏色逐漸改變,如一部份深色、一部份淺色,都應詢問兒科醫生,多加觀察,有可能作為日後要進行手術割除的記錄。

五) 棕色胎痣:

種類較多,有淺啡色的,有像咖啡加牛奶色的,不同大小、形狀,通常都不會構成很大問題。但如果嬰兒從剛出生時,棕色胎痣的數量變得愈來愈多或面積愈來愈大(形成五塊直徑大於一點五厘米的胎痣),我們一般都診斷為神經纖維瘤病,會影響神經、發展成纖維瘤或其他軟組織的問題。

六) 白色胎痣:

又名蒙古胎痣,大多在亞洲人身上出現,多生於臀部、腰間、背部或手部,通常扁平且帶有淺藍色。在四、五歲前仍會明顯地存在,到六、七歲小學時期,藍胎痣會逐漸減退,直至完全消失。

*有些胎痣的原本面積較小,但會隨著嬰兒成長而慢慢擴大,家長應多加留意。

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

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