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過敏症?

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物質的不良反應
常見過敏症包括: 皮膚濕疹、風癩 / 蕁麻疹、鼻敏感、哮喘、食物過敏

皮膚濕疹

濕疹問題不限成年人,只有三個月大的初生嬰兒同樣有機會患上濕疹

濕疹問題能於一歲前解決,長大後亦會較易控制,到了五﹑六歲以後,皮膚結構已經受損﹑改變,神經線已經突出,治理會較困難。

治療濕疹須從多方面著手,患者應避免接觸刺激物和誘發因素,並避免攝入食物添加劑,加強皮膚的保濕有助改善病情;家長和患者要對濕疹有正確的認識,並按醫生指示用藥。若持之以恆進行治療,病情多數能受控。

風癩 / 蕁麻疹

這通常是一種突然發生的皮疹,在幾分鐘內出現微突皮膚紅塊,發熱感,並痕癢等症狀

鼻敏感

兩歲或以後,孩子出現鼻敏感的機會則會大增,在香港便有兩成學童有此問題。
鼻敏感症狀和傷風相似,都是流鼻涕和打噴嚏等,但前者的持續時間較長,並由致敏源引起。

環境空氣致敏原 – 懸浮粒子,能引起鼻敏感發作的致敏源還包括室內的灰塵、塵蟎或花粉等,有時甚至天氣變化也會引起過敏。

咳嗽

咳嗽其實是一個症狀,引發兒童咳嗽的原因眾多,常見為感染,例如感染傷風感冒、患上肺炎、氣管炎,亦有可能是出現敏感症如哮喘。病人氣道受刺激,支氣管收窄,以致氣道受阻,引起氣喘、發出「hehe」的喘鳴聲音、咳嗽及有痰等症狀。咳嗽可由哮喘引起,但久咳卻不會演變成哮喘,臨床不會單靠咳嗽就診斷病人有否哮喘發作。

哮喘

非藥物性治療是盡量避免接觸致敏因素,而藥物性治療主要是服用抗組 織胺。類固醇噴鼻劑也能改善鼻腔阻塞,部分患者使用一至兩星期情況已有改善。

治療鼻敏感

非藥物性治療是盡量避免接觸致敏因素,而藥物性治療主要是服用抗組 織胺。類固醇噴鼻劑也能改善鼻腔阻塞,部分患者使用一至兩星期情況已有改善。

食物過敏

食物敏感對不少人造成困擾,引起的徵狀非常多樣化,除了較常見的痕癢、紅腫、風疹、腹痛、嘔吐,便秘和過度活躍等都可能是食物敏感的徵狀。徵狀可以十分輕微,病情嚴重者生命更可能受到威脅,病人亦很有可能出現其他敏感症。
常見的食物致敏原有8類,包括牛奶、花生、雞蛋、魚類、貝殼類海產、堅果、小麥和大豆

食物敏感識別及治療方法
可用皮膚測試(skin test)找出敏感原,又或利用挑戰試驗法(challenge) ,即在安全環境和醫生監察下將有機會是過敏原的食物加入飲食當中,以瞭解有關食物是否會引致過敏反應。

「免疫治療」
患者皮下注射免疫藥物的「免疫注射」
舌底滴上含致敏原溶液,建立免疫力的「舌下脫敏治療」

過敏測試

  • 皮膚點刺測試
  • 皮膚斑貼測試
  • 血液測試
  • 食物激發測試
  • 肺功能測試

過敏治療

  • 藥物治療
  • 抗IgE注射治療
  • 免疫抑制劑
  • 生物製劑注射治療
  • 脫敏治療
  • 注射免疫療法
  • 舌下免疫療法
  • 口服脫敏
  • 盤尼西林脫敏治療
  • 阿司匹林脫敏治療

常見問題 Q&A

最近有香港大學一化學博士確發表了一篇相關的報導,建基于韓國曾發生加濕器殺菌劑殺人慘劇。調查後證實,殺菌劑含有聚六亞甲基胍鹽酸鹽(PHMG)成分。內陸也有報導有主婦肺部纖維化是因長期吸入在屋內噴灑高濃度的「84消毒液」,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鈉。

一般皮膚用嘅消毒葯混合不同比例 (A)醇(酒精)/二醇,(B)表面活化劑,(C)殺菌/消毒劑漂白水等,這些消毒劑在噴灑的時候,噴霧會慢慢墜落地下,小孩子會吸收得比成人多。刺激性的氣體,對所有人都會受刺激。不論有無敏感,都會受影響。如果本身有鼻敏感、氣管敏感或哮喘,吸入刺激性氣體,如清潔消毒劑,會更容易病發,所以吸入霧化消毒用品時,有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及皮膚刺激,需要多加留意。

肺纖維化是肺臟受到損傷後,自然出現的結疤現象。受到傷害後,肺臟中的纖維母細胞就會活化,修補受傷的部位,這時候原本柔軟的肺泡壁就會變厚和變硬,阻礙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病人的肺活量會減少,並影響肺部功能。

初期的肺纖維化,病人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如果肺部纖維化持續發展,病人會逐漸在快走、爬坡時呼吸吃力,並漸漸出現咳嗽、缺氧、呼吸困難、容易疲勞等症狀。

建議家長從小朋友教育和家居清潔兩方面去提高衛生防疫意識,正確戴口罩,潔手,使用漂白水,個人和家居環境守則等等。

何學工醫生

媽媽說BB已四個月大,但不是全母乳餵哺,會添加配方奶粉餵哺。

母乳含八成以上的水分,只要寶寶吃得足夠,可以從母乳或配方奶吸取每日所需的水份。

如果在寶寶喝奶前後提供額外的水,會令寶寶少吃了母乳而令媽媽減少製造乳汁,和減低寶寶腸道的保護,增加感染的風險。

也會降低他喝奶的意慾、減少喝的容量,繼而影響他從母乳或配方奶吸取所需的養份。

長期地提供額外的水可導致寶寶營養不良,影響他發育。即使在炎夏也不需要額外喝水。

 

何學工醫生

頭泥是常見的皮膚炎的一種,但至今仍不知道成因。醫學名是「脂溢性皮膚 炎」,屬良性。是BB身體成長的一種現象,由於BB新陳代謝较快,死皮出现的速度也比脱落為快,因而累積成一塊塊,而且甚為油腻。

頭泥多於BB出生後的一至两星期出现,通常出現於BB的頭壳、面部、眼眉和耳缘等位置,有些新生兒的皮脂腺旺盛可能與母體賀爾蒙有關。

此為過渡現象,通常1~3個月後情況會變少,只要進行一般清潔即可,也可用數滴橄欖油同BB輕輕力清潔打圈和按摩,再慢慢用紗巾或者軟毛梳輕輕梳頭。過程可軟化頭泥及幫助頭泥脱落。一般BB到半歲左右,不用治療,頭泥便會自動消失

 

何學工醫生

濕疹是反覆的皮膚紅腫,痕癢和脫皮,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或是對食物過敏。一般來說,需要通過醫生進行診治和了解,再加上適合的皮膚護理才可根治。 市面上不含化學成份的寶寶潤膚霜/露也可以使用,同時,也應減少食物中可能引起過敏的蛋白質食物。

 

鄧秀碩醫生

皮膚點刺測試是一種簡單、安全又快速的過敏測試,可以立刻顯示特定致敏原的過敏反應。嬰兒、小童和成年人士均可進行。

醫生會先了解患者的過敏史,再選擇有機會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進行測試。每次測試的致敏原種類及數量視乎患者情況而定,少至幾種,最多可逹數十種。測試通常包括食物致敏原,如牛奶、鷄蛋、花生、堅果、小麥、大豆、魚和貝類等;或者是環境致敏原,如塵蟎、動物毛屑、蟑螂、黴菌、花粉等。

醫護人員會在患者的皮膚上刺入極少量的致敏原,假如患者對某種致敏原出現陽性反應,該處皮膚會在15-20分鐘內出現紅、腫反應;皮膚紅腫的面積愈大,即代表該患者對該致敏原過敏的機會越高。

皮膚點刺基本上會在患者前臂或背部上進行,例如嬰兒的手臂範圍較小,因此多數會在背部進行測試;濕疹患者則會選擇在沒有濕疹的皮膚上點刺。此項測試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主理,並在診所內進行。

 

鄧秀碩醫生

 IgE(免疫球蛋白E)抗體是引起過敏反應的一種媒介。當身體接觸到致敏原時,免疫系統會將這些正常無害的物質誤認為對人體有害。患者身體會製造一種名為IgE的抗體,這種抗體部分會黏附在肥大細胞上,當遇到特定致敏原的時候,便會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有機會引起即時過敏反應,包括皮膚痕癢、紅腫、氣喘等。IgE血液測試能夠測量特定的IgE水平,從而了解患者對哪種致敏原過敏。

新一代IgE測試利用納米技術及多重檢測(multiplex assay)分析致敏原的組成部分(component resolved diagnosis),精準找出過敏反應的元凶,同時亦能找出擁有相近分子結構的致敏原因素,有助列出一份更仔細的致敏原清單。此項測試涵蓋食物及環境合共多達200-300種致敏原種類,所需的血液亦不多於3-4cc。

 

鄧秀碩醫生

皮膚斑貼測試適用於接觸性皮膚炎患者。接觸性皮膚炎是濕疹的成因之一,通常是因為皮膚表面接觸到外在的致敏原而引起過敏反應。這些致敏原通常為化妝品、護膚品、剃鬚膏、香水、藥膏、顏料、清潔劑、皮革、銀器等。

醫生會先詢問患者的過敏史,並了解其可能接觸到的致敏原,再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皮膚斑貼測試。在進行測試時,醫生會在患者的皮膚面積較大的地方貼上含有不同致敏原的防水測試貼紙,讓皮膚與貼紙接觸至少48小時。若果患者對某種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該處皮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小紅點。

得知測試結果後,患者應盡量避開會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而就算測試結果為陰性,醫生亦能因而確定皮膚問題並非因過敏引起

 

鄧秀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