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黃疸 – 家長資訊

大眾對幼兒黃疸有很多誤解,藉此機會,希望能講解這個新生嬰兒常見的問題。

什麼是黃疸?

家長會發現嬰兒皮膚或眼白變黃。這是由一種黃色素引致,稱為膽紅素,於分解紅血球時所產生。

由於新生嬰兒肝臟發展未成熟,所以未能處理膽紅素,以致膽紅素於體內積聚。

黃疸對嬰兒有害嗎?

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天出現,維持大約1-2周。如嬰兒體內膽紅素濃度低,便不必擔心。不過當嬰兒體內膽紅素濃度高而未有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對嬰兒的神經系統有影響,甚至令腦部受損,例如發展遲緩、痙攣或聽力受損。

如何診斷黃疸?

家長可用手指輕按嬰兒的鼻或額頭,當放開手時可見到皮膚變黃。除了面部,胸部、肚皮、手及腳都可檢查黃疸。當然,最準確的方法是從嬰兒的腳跟抽取血液樣本檢查血液內膽紅素的濃度。

何時需要求診?

  • 皮膚黃色色素漸漸變深,沒有褪去

  • 嬰兒非常渴睡,難以喚醒

  • 嬰兒表現煩躁及哭聲較高音

  • 嬰兒的身體或頸不斷向後彎

如幼兒患有黃疸,家長應如何處理?

家長應確保嬰兒得到足夠的母乳或奶粉。若嬰兒每天用六條或以上的尿片,大便由深綠轉變至黃色,或喝奶後表現滿足,即獲得足夠奶水。

誰需要接受治療?

部份嬰兒無需任何治療,因為他們體內膽紅素的濃度低,會自然分解或排走。部份體內膽紅素的濃度高或早產的幼兒,便有需要接受治療。

最常見的治療是光照治療。嬰兒會戴上眼罩,接受特別的藍光照射或使用藍光毯。通常接受治療時為確保最佳效果,嬰兒不會穿上任何衣物或只穿尿片。

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

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