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鼻竇是頭顱骨中一個隱密的器官, 在鼻腔的上側、外側以及後側, 共有四大對。它們與鼻腔是連接的,具有調節吸入氣體的溫度及濕度功能,並有於發聲時鼻腔之共鳴,以及增加頭部浮力等功用。
鼻竇表面也覆蓋一層黏膜, 與鼻腔相似,, 導致感染的可能性也相近。一般的上呼吸道感冒症狀如持續超過七至十天以上, 鼻涕開始變黃或綠及越來越膿, 就可能是急性鼻竇發炎。其他的病徵可能有鼻涕倒流引起的咳嗽, 臉頰或前額疼痛或頭痛等, 須要盡早求醫。
醫生通過病歷的諮詢, 鼻腔或內視鏡檢查, 再加上鼻竇X光和鼻膜細菌檢查, 都可以診斷出鼻竇炎,也可以分辨是否一般的呼吸道感染。
坊間時常有許多報導以及電視節目談到鼻竇炎、鼻息肉的問題,但有很多人並不清楚這些疾病的正確知識,更有人看了好幾個醫師,卻仍然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得的是什麼病,是慢性鼻炎、過敏、長息肉或是鼻竇炎?也有許多人自己得到了鼻竇炎卻渾然不知,拖了十多年才去就醫,平白損失了十幾年的生活品質,此篇文章或許可以解決您許多的疑惑。
什麼是鼻竇炎?鼻竇有什麼功能
在鼻腔的上側、外側以及後側,有許多的頭顱骨中膨大的空腔,空腔內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黏膜,這些空腔可以分為四大對,分別是上頷竇、篩竇以及蝶竇,這些空腔都有自己的小開口,可以通到鼻腔,正常情況下這些空腔充滿了空氣,具有協助調節呼吸之氣體溫度及濕的功能,並有於發聲時鼻腔之共鳴,以及增加頭部浮力等功用。
鼻竇炎的症狀及診斷
急性鼻竇炎最常見的症狀是流黃鼻涕膿綠鼻涕,另外可能有鼻涕倒流引起咳嗽、以及鼻竇等症狀;而一般的感冒症狀持續七至十天以上時,就要懷疑急性鼻竇炎的可能;另外可能有臉頰或前額疼痛或頭痛等情形。所以有這些情況時,建議趕緊找耳鼻喉科醫師做議細的檢查。
至於慢性鼻竇炎的症狀,根據美國耳鼻喉及頭頸部外科醫學會的定義,可分為四大主要症狀,分別是顏面部疼痛、鼻塞、流膿鼻涕、以及嗅覺障礙;另外有五個次要症狀,分別是發燒、口臭、牙齒疼痛、疲倦以及咳嗽。在症狀持續二個月以上時可歸類為慢性鼻竇炎。除此之外,有些較少數的單一鼻竇的感染,可能除了頭痛之外,並無其他的症狀,在臨床上偶而可以見到。
除了以上的症狀,想要診斷鼻竇炎,必須請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經由前鼻鏡及後鼻鏡的詳細檢查,才能做精的判斷,必要時可以在門診施行內視鏡檢查,以確實了解鼻腔及鼻竇開口附近的病變情形,提供最正的治療方針。
鼻竇炎的影像學檢查
在過去只有一般X 光片的時代,所能提供鼻竇的發炎情形以及解剖構造之資訊非常有限,而目前因為電腦斷層以及核磁共振造影的進步,可以提供詳細的鼻竇構造、病變種類以及嚴重程度,並且可分是一般的鼻竇炎、黴菌性鼻竇炎、或是腫瘤的可能性,或是腫瘤的可能性。若懷疑是慢性鼻竇炎,在施行鼻竇內視鏡手術之前,電腦斷層的評估是一個必要的步驟。至於在歐洲的許多國家,另外有使用超音波做為鼻竇炎影像檢查的工具,而在台灣則很少被採用。
鼻竇炎一定要手術嗎?鼻竇炎該如何治療?
急性鼻竇炎的治療主要為抗生素,治療時間約需十至十四天,若初期使用第一線抗生素無效或症狀加重時,可以考慮改用第二線抗生素,在二個星期的治療後若改善未完全,可以考慮再使用十至十四天的抗生素治療。至於其他的輔助治療,可以加入黏液溶解劑,以協助改善黏膜纖毛的清除功能,對改善鼻竇炎症狀可以有幫助。抗組織胺以及去充血劑有時亦會被使用,不過有些學者並不建議,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藥物對鼻竇炎之症狀並沒有加速改善的功能。
至於慢性鼻竇炎,對於藥物治療的效果通常不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分泌β-lactamase的厭氧菌的存在;另一個原因是細菌生長的速度緩慢,而且菌落外圍會包覆一層由中性白血球形成的保護層,造成抗生素無法進入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慢性鼻竇炎若想要痊癒,一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目前鼻竇炎的手術主要是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手術的方式大部分是以全身麻醉,使用內視鏡的引導以及放大視野,運用不同的器械將造成鼻竇開口阻塞的息肉及組織切除,擴大鼻竇的開口,並可對鼻竇沖洗,必要時除去病變的黏膜組織,以重建健康的鼻竇。這種手術方法較以往傳統手術有許多優點,主要在於盡可能保留黏膜及纖毛的功能,傷口小而且在鼻腔內,復原迅速,所以內視鏡手術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
結語
除了少數急性鼻竇炎可能引發嚴重的眼眶感染造成失明、以及海綿竇血栓可能危及生命之外,鼻竇炎本身通常沒有很嚴重的併發症,但是常會因為症狀惱人,造成生活品質不良,因此對鼻竇炎有了正確的認識,並能正確的治療,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