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滿1歲開始有自立的能力,對各種事物都非常感興趣。但他們沒有控制情緒和忍耐的能力,亦沒有判斷危險和自行處理狀況的能力,所以他們在這個時候可能會遇到危險的情況:隨意走動、隨意觸摸東西並胡亂放進口裡丶破壞和摔倒東西等等。但這段時間,亦正正是他們吸收能力高、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是他們發展和學習的重要時機。
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在1至3歲這個發展階段裡學習了解事物、忍耐及管理自己的情緒呢?事實上,父母的教導非常重要:在這段時間若管教得好,孩子便會較容易面對入讀幼稚園後遇到的問題;若在這時間不管教的話,讀幼稚園時就會很吃力。所以做父母的應該要給多點耐性,去教導管教孩子有適當的行為。那麼家長可以怎樣做呢?
讓孩子探索但要守規矩
小朋友對身邊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家長應給予鼓勵,允許他們去探索身邊的環境,在某程度上給其自由度,不應該因怕危險而不准許他們去接觸,不該盲目推算風險程度。與此同時我們亦要教導孩子要守規矩,遵從成人的吩咐,要有忍耐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平衡以上各點的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個階段裡,父母及其他照顧者應立場一致及共同管教。我個人並不贊成爸爸做壞人、媽媽做好人的做法。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十分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指引,知道甚麼事可以做,甚麼事不能做。
孩子難明理凡事定界線
剛滿1歲的孩子還未懂得聽家長「講道理」,這種能力要到2至3歲才能慢慢掌握,故此家長未必可以在1至2歲期間輕易地和孩子以「講道理」的形式相處。其實,有時候未必需要花太多時間去詳細解釋事情為何要這樣那樣。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把界線劃分得很清楚,過了已定的界線就不能做,這樣孩子就會比較容易去跟隨。
家長在設立「這個不能做」的界線的時候,所定的規矩應該是簡單及容易遵從的。例如「不准入廚房」規條:家長為廚房加設了圍欄,若在不設防的情況下,孩子走進了廚房便懲罰他,這是沒用的。正確做法是設立圍欄後,就算大人通過後都要把圍欄關上,如果孩子突破了圍欄走進廚房內,就要請他出去,關閉圍欄。這才是簡單而容易跟隨的規條。
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 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