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少兒童有過敏病,輕則引起各種不適,重則影響患者的生活。幸好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大部分過敏病都會受到控制,患者亦可過正常生活。
「過敏馬拉松」
過敏病是本港兒童常見的慢性,當中以鼻敏感最普遍,每四名兒童就有一名患者; 其次是濕疹,約佔整體兒童人口的12%; 食物過敏及哮喘則各佔5%及4%。孩子由出生到10歲期間常會經歷不同的過敏病,稱為「過敏馬拉松」,通常一至兩歲會先出現皮膚過敏或食物過敏,三歲以後便出現哮喘,再大一點就開始有鼻敏感。
濕疹通常較早出現,六成患者在一歲前發作,一般兩歲後病情漸趨穩定,青春期後大多有明顯改善。可觸發濕疹的因素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肥皂、洗滌劑、消毒劑、煙草煙霧等刺激物、乾性皮膚、細菌、病毒或癬茵感染、熱或出汗、致敏原、壓力、致敏食物、潮濕氣候等都可能導致濕疹發作。
控制發炎改善濕疹
治療濕疹須從多方面著手,患者應避免接觸刺激物和誘發因素,並避免攝入食物添加劑,加強皮膚的保濕有助改善病情;家長和患者要對濕疹有正確的認識,並按醫生指示用藥。若持之以恆進行治療,病情多數能受控。
濕疹的臨床病徵主要是皮膚炎,外敷的類固醇能有效控制發炎反應,但很多家長因擔心副作用而沒有讓孩子依時用藥或擅自停藥,以致病情反覆,甚至惡化。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調節類固醇用量,必須按照處方使用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同時,患者應保持心情愉快,多參與課外活動,避免壓力令病情 加重。
牛奶、雞蛋為常見致敏原
食物過敏也是困擾不少家庭的病症。不良反應可能是食物本身毒性所致,也可能是因為身體對某些食物沒有耐受性、受心理因素影響,或免疫系統對無害的物質出現過激反應。本港兒童常見的食物致敏原有雞蛋和牛奶,通常嬰幼兒最受影響;較年長的兒童則主要對貝類海鮮、雞蛋、花生及其他堅果、燕窩、中藥材等產生過敏。
查問病史和體格檢查是診斷食物過敏的第一步,再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皮膚測試、驗血或挑戰試驗。IgE皮膚試驗是指在皮膚點刺多種食物致敏原,15至30分鐘後根據皮膚的過敏反應辨別患者對哪些食物過敏;驗血則是通過定量測定食物的IgE水平找出致敏原;挑戰試驗是指讓患者試食可能引致過敏的食物,觀察其反應作診斷,此法最為准確,但有一定危險性,須在醫院進行。
食物過敏患者在進食前必須仔細閱讀食品標籤,留意是否含有致敏成分或食物添加劑。家長應教導孩子慎選食物,尤其在外出、上學或在特殊場合(如生日會)特別容易誤服致敏原,須分外小心。此外,醫生會為有嚴重過敏反應的孩子處方腎上腺素針,務必隨身攜帶,一旦出現呼吸困難、 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可即時急救。
健康生活防過敏
坊間有說,女性在懷孕和哺乳期間避免致敏食物,可預防孩子出現過敏病,但醫學認為,她們並不需要特別的飲食,營養均衡已足夠,而母乳餵哺已證實有助防止孩子出現過敏。
在孩子四至六個月時可引入輔助食品如「水果蓉」、「糊仔」等,讓免疫系統嘗試接觸致敏食物並慢慢適應,比完全迴避有關食物好。另外,健康的生活亦很重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適量食用益生菌和發酵食品、 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多接觸大自然、家庭成員不吸煙都有助預防過敏症。
常見問題
問1 : 免疫治療有用嗎?
答1 : 現時免疫治療對改善鼻敏感症狀效果最好,六至七成患者用後持續有效, 但費用較為昂貴; 針對食物過敏的口服免疫治療則仍在試驗階段,其安全性仍未有確切數據支持。
問2 : 如何治療鼻敏感?
答2 : 非藥物性治療是盡量避免接觸致敏因素,而藥物性治療主要是服用抗組 織胺。類固醇噴鼻劑也能改善鼻腔阻塞,部分患者使用一至兩星期情況已有改善。
問3 : 針對花生過敏的脱敏治療成效如何?
答3 : 現時即使大型研究亦只有幾十宗成功個案,患者可安全食用四至五粒花生,有助減低誤服花生引起過敏的風險。
何學工兒科專科醫生(818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