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燒分幾級 及早求醫唔拖得

孩子來到世上,第一次不舒服通常就是發燒,其實這是一種生病症狀,亦可能是寳寳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發燒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正常地操作,以對抗外來病菌。發燒是身體發出的警號,寳寳發燒最常見原因是過濾性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不過父母也別掉以輕心。

發燒可大可小,除了是上呼吸道感染,亦有可能因為其他病毒或細菌而引發感染,例如中耳炎、腸胃炎、肺炎、尿道炎,甚至是腦膜炎等。

注射後發燒屬正常

一般而言,寳寳的正常體溫介乎36.4°至37.8°C,高出正常體溫便為發燒;39.1°至40.1°C則為高燒。不過量度身體不同部位時,也有些微的溫度差異,耳探的正常體溫為35.8°至38°C;腋探則是34.7°至37.3°C;而肛探是36.6°至38°C。家長應按探熱儀器說明書所列的正常體溫為準則。

若父母發現寶寶發燒,並表現得不舒服,可考慮按醫生的指示,餵寶寶服用退燒藥。

每次服藥須相隔4至6小時,記緊不應讓寶寶過量服用。最常用的退燒藥是撲熱息痛(Paracetamol),備有口服藥或肛塞藥。不過,若是初生寶寶,只有兩至三個月大,應盡量少用,以免影響肝功能。父母有一點要注意:切勿為了快速幫助子女退燒,同時或重複使用口服及肛塞退燒藥,此舉可令藥量過重,或會影響寶寶健康。此外,家長要避免讓寶寶服用含阿士匹靈的退燒藥,由於該藥的副作用較多,可能引發較罕見、可致命的雷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

退燒藥無助治療感染

如想讓寶寶在生病時減輕痛苦,除了服藥,父母可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包括減少寳寳的衣服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皆可幫助散熱。另外,為寶寶補充適量的水分,讓其有充足休息,或是泡一個溫水浴,都可緩和發燒症狀。不少父母誤以為服用退燒藥便可以令孩子痊愈,其實退燒藥的作用只是令體溫暫時下降,讓小朋友比較舒服。退燒藥對治療感染沒有直接幫助。寳寳發燒,父母當然緊張,但未必需要即時求診。寳寳接受各種的免疫注射後若是發燒,通常會在兩、三天後復元,父母只需在這幾天悉心照顧寶寶,定時監測體溫便可以。但寳寳在沒有接受免疫注射的情況下發燒,那就表示寳寳可能生病。

大部分情況下,發燒非由嚴重疾病引致,但家長最好帶寶寶到診所求助,讓醫生診斷發燒原因。尤其是三個月或以下的嬰兒、有其他特別健康問題或免疫力較弱的孩子,病情可能會急速轉壞,父母更應盡早找醫生診治。如果寳寳在發燒之餘,同時出現抽搐、身上有紅疹、精神萎靡不振、不願吸吮或進食、持續發燒不退,或有脫水等症狀等,就不應再等,立即尋找醫生診治。